濟南市·湘西州農業扶貧物資捐贈儀式
市農業農村局召開 2020年農業脫貧攻堅工作部署會現代化農業蔬菜大棚
2020年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實踐載體,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緊密結合我市農業農村實際和職能責任,積極創新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凝心聚力、多措并舉,為全面決勝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脫貧攻堅完美收官貢獻濟南力量。
○加強組織領導○
健全政策體系
市農業農村局2016年成立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2019年,全市機構改革完成后,該局積極與發改部門、扶貧辦以及各區縣對接,重新確定了各區農業系統區縣扶貧工作分管負責人和具體負責人名單,建立起新的市、區縣兩級扶貧工作體系。同時加強業務培訓,全面提升全市農業系統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每年邀請扶貧辦專家和農業農村局原駐村第一書記對各級農業行業扶貧干部進行扶貧知識培訓,年培訓人數約80人次。
在健全農業產業扶貧政策體系方面,市農業農村局規范制定工作方案并嚴格執行,連續印發了脫貧攻堅實施方案、三年行動工作方案等,將重點工作分解落實到處室單位;將日常工作與產業扶貧相結合,在振興十大農業特色產業、強化村級責任推動鄉村振興、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多個文件中,均有支持引導產業扶貧的相關表述。2020年,聚焦落實省推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政策措施,出臺了《落實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支持政策的若干措施》,創新性提出28條務實舉措,其中聚焦脫貧攻堅的有3條,就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建立即時幫扶機制、加強扶貧資產運營管理等提出具體工作要求。
為充分發揮農業政策的幫扶兜底作用,市農業農村局積極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承擔脫貧攻堅任務,通過政策引導、培訓學習,鼓勵企業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升聯農帶農能力。截止目前,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共帶動貧困村1761個、貧困人口46724人。20個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6人,帶動增收20余萬元。
按照政策性保險中貧困戶自擔保費由財政補貼的規定,2019年面向貧困戶承保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累計13萬畝、支付保費總額273.72萬元;開展大棚日光溫室、市級特色保險(日光寡照指數保險)104畝、支付保費總額4萬元。
對貧困人口發展中藥材、食用菌、花卉苗木、茶葉等特色產業,確定每畝補助500元,用壓茬進行的方式,已面向2016-2018年度農村貧困人口發展特色產業落實了財政資金238.9萬元,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3193戶、特色產業4777.34畝。
○積極推進農業項目建設○
加強技術指導培訓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穩定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市農業農村局積極實施農業項目,有效發揮項目輻射帶動作用。2016年,安排市本級扶貧資金2572萬元,直接落實到扶貧項目,用于支持22類市級項目、80余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2017年以來,按照市里統一要求,市農業農村局對涉農資金切塊下達區縣,由區縣自主統籌使用。截至目前,累計整合市級以上財政資金超5320萬元,支持區縣發展高效特色農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幫扶帶動等農業產業扶貧項目。累計涉及農業經營主體200余家,幫扶貧困戶超24850戶次、貧困人口超42432人次,吸納貧困人口就業500余人。2016年萊蕪區、2017年商河縣高效特色農業扶貧項目,安排市級以上財政資金220萬元,建成后惠及萊蕪區84戶、167個貧困人口和商河縣20戶、53個貧困人口。
另外,市農業農村局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把科技扶貧工作充分融入到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能力建設工程中,切實提高貧困戶就業能力和從業技能。全市每年開展農業科技人員下鄉活動百余次,精選技術指導員1067人、特聘農技員575人,定點指導、幫扶科技示范主體6306個、發布主推技術100余項,并結合各類科技項目,積極幫扶貧困村貧困戶利用新技術、新品種。累計舉辦各類專業技術培訓班100多期,有1711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接受農業專業技能培訓。提升貧困村農業科技推廣能力,在貧困村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培訓,在區縣開展農業“雙推”計劃項目,為貧困戶提供栽培技術應用示范。
○深化農業農村綜合改革○
助力脫貧攻堅長效穩定
市農業農村局將貧困村納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范圍,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任務,依法取得獨立的特別法人地位。
搭建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管理平臺,積極配合扶貧部門將扶貧投入形成的資產及時確權、登記入賬,并納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管理平臺進行管理,有力促進了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目前,全市完成資產移交的貧困村,扶貧資產均已登記入賬,并納入“三資”平臺管理,并全面落實扶貧項目資產“四權分置”。
在全市建檔立卡扶貧工作重點村485個,共建立農民合作社642個,吸納入社貧困戶1616戶、貧困人口3048人,充分發揮當地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引領農民合作社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有效載體。
市農業農村局有效發揮全局引領作用,將農業農村日常工作與脫貧攻堅相結合,把貧困群眾納入鄉村振興總體布局中來,確保各類普惠性支農強農政策有效落實;統籌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農業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鞏固農業脫貧攻堅成果。
全市開展的105個齊魯樣板村創建工作中,貧困村數量為25個,按照每村1000萬元(市縣財政共同承擔)標準進行集中打造,著力提升貧困村村莊建設質量和發展后勁;全市打造的1000個清潔村莊中,貧困村218個,著力補齊村莊清潔行動短板弱項。
○強化黨員干部幫扶帶動○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配合做好脫貧攻堅、黨的建設、鄉村治理等工作。累計選派17人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129名副處級以上黨員干部參加了聯系貧困戶工作,累計結對幫扶貧困戶174戶;建立常態化調研走訪機制,深入到貧困戶家中走訪調研、看望慰問,了解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宣講扶貧政策、農業支持政策等,為他們解決生活困難問題等,并為他們送去價值18萬余元的油、面等幫扶款物。
同時,制發《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濟政辦發〔2020〕3號),發揮社會扶貧作用,匯聚社會資源力量助力脫貧攻堅。
品牌引領作用有效發揮。堅持產品品牌、產業品牌、區域品牌梯度推進,加快構建“1+10+N”農業品牌發展格局,發展貧困地區品牌農業和綠色農產品,提高貧困地區農產品的品牌效益和市場價值,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通過打造區域品牌、發布全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實現了農產品的增值溢價,有效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實現農民增收。
發揮菜籃子工程產銷聯盟作用,組織127輛菜籃子直通車做好蔬菜供應,日供銷蔬菜產品達30余萬公斤;連續組織多家商超企業、直通車單位,幫助解決菜農“賣難”問題、長清區櫻桃滯銷問題等。
○建立暢通幫扶機制○
協作扶貧成果豐碩
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指示,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牢牢扛起政治責任,積極發揮職能優勢,在農業領域深層次、高質量進行扶貧協作,成果豐碩。
市農業農村局派去參與扶貧協作的同志克服生活習慣不適、山路危險難行等種種困難,各負其責、各顯其能,充分發揮了敢于擔當、善于擔當的扶貧精神,以高度的政治站位積極履行了社會責任,超額完成了扶貧任務,切實踐行了“急湘西、武隆所需,盡濟南所能”,不僅有真金白銀,更有真情實意,是農業農村系統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的具體體現。
截至目前,市農業農村局與重慶市武隆區、湖南省湘西州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已擴展到產業幫扶、干部交流、技術培訓、社會捐贈和招商引資等方面。據統計,支援資金累計已超過800萬元,組織涉農企業捐款捐物累計折合超120萬元,選派掛職干部超過50人次,接收掛職干部100余人次,在當地開展各類培訓200余人次,協助兩地在我市多次舉辦年貨會、博覽會等,實現消費扶貧金額超6000萬元,還指導試種成功越夏草莓、明水香稻、赤松茸等高效特色農產品,幫助當地構建起了全方位的長效脫貧機制。
○制定實施長遠發展規劃○
建立產業持續發展機制
下一步,在扶貧產業實現脫貧的階段性目標后,要積極制定并實施長遠發展規劃,實現差別化政策,繼續給予資金、政策、土地等相關方面的支持,以幫助貧困村實現持續的產業發展機制,防止返貧。
市農業農村局將緊緊抓好扶貧宣傳引導工作。治窮先治愚、扶貧要扶志。引導貧困戶樹立“崇尚致富、脫貧光榮”的理念,讓貧困戶真心想脫貧、真心想致富,充分激發自我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幫助貧困戶發展致富產業,實現貧困戶自主脫貧。
同時把精準選擇產業和市場主體作為關鍵,遵循自然規律、市場規律和群眾意愿選擇扶貧產業和市場主體。依托優勢資源、特色主導產業,精心選擇區域特色脫貧產業。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構建扶貧產業體系,提升產業扶貧的質量和效益。
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的發展,鼓勵龍頭企業與這些農民專業經濟組織合作,使龍頭企業與農戶形成緊密合作關系,保障各利益主體合法收益。同時,加快土地流轉,鼓勵土地向種養大戶和有責任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聚集,促使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形成內部縱向一體化經營模式,變農民為農業工人、股東等,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加強政策制度保障。繼續加強產業扶貧各項政策制度的保障力度。對于有效促進脫貧致富的產業,集中各項扶貧專項資金和政策積極扶持,盡快實現“造血”功能。
全力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發布日期:2020-10-14 瀏覽:2251次
下一篇:新疆在農業現代化之路上闊步前行